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

做任何事都要知己知彼,才能百戰百勝。釣魚也不例外,必須瞭解魚的生活習性才能摸清它們的生活規律,針對不同的魚下不同的餌料,採用不同的釣法,這樣才能體會釣魚的樂趣。下麵我從需氧情況、適溫情況、繁殖、食性等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。 

我們只知道魚兒離不開水,其實也離不開水中的氧。當氧足時魚兒食欲旺盛,吃得多,長得也快;缺氧時相反,輕則呼吸困難,身體不適,不思食欲,重則出現神經麻痹,身體失去平衡,甚至漂浮在水面上,以致大批死亡。所以,哪里含氧量高,魚兒就會向哪里遊動。瞭解魚兒的趨氧動向,我們從而能選擇正確的釣魚時機和釣場釣位。以下是幾種典型情況。1、由於水中溶氧量是分層的,通常上層氧足,中層次之,下層經常處於缺氧狀態。在溫度高或氣壓低時,浮釣就好於底釣;2、由於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氣,白天將水草、藻類的空隙和附近作釣點,比光水面垂釣效果好。3、由於肥水中往往有殘餘植物、餌料、糞便、雜質,透明底低,並且魚的密度大,魚和浮游動物爭氧,天氣熱、氣壓不正常時,可釣瘦水不可釣肥水。4、由於溫度越高氣壓越低,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少,所以當感到胸悶不適、呼吸困難或關節傷疤疼痛時,聽到本地區在高空低壓範圍內,有南風暖濕氣流和33℃以上高溫的天氣預報時;看到濕雲低暗“山戴帽”,霧霾不散,水管“出汗”,鳥兒、蜻蜓低飛和雷陣雨將臨時;最好不要出釣;5、由於活水流水中水溫稍低,水分於上下混合較充分,水中氧比靜水中含量多,所以尋找江河流水和湖庫進出水口作釣點比較好。6、由於風浪擴大了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,並加速了水體上下對流攪動,使水中溶解氧增加,選擇水闊浪大和頂風、側風處下鉤,當然比小水面和無風處上魚率高。

需氧對所有的魚類都是一樣的,但水溫的要求就有所不同,不同的魚適應不同範圍的水溫。我們常釣的魚類適溫參考值如下:鯽魚和鯉魚:4~38℃,草魚、鯧魚、鯰魚和?魚:5~38℃,鰱魚:5~40℃。可以看出,鯽魚耐低溫,鰱魚喜高溫,魚兒適溫的表現是,哪兒水溫適合它的需要,它就會遊向哪兒,而不會長期局限在某一個位置上。因此,我們垂釣也要隨著魚適溫而動,儘量使餌鉤的落點和魚兒的適溫遊向相吻合,才能獲得較好的垂釣效果。就淡水魚中的溫水性魚類而言,伴隨著它們適溫動向的垂釣時間大概是:1.初春水溫較低時,以太陽照到水面後的9~16時為好,底釣水深宜1~2米,午間魚兒上浮時,也可酌情浮釣。2.4~6月是一年中的黃金釣季,此時氣溫宜人,水溫魚躍,各種魚胃口大開,全天都可以垂釣。3.夏季和初秋的白天,氣溫常在30℃以上,除了漂鰱子外,以釣深釣陰為佳。4.9~10月是一年中的又一個黃金釣季,也可以全天垂釣。5.晚秋時節,隨著日照時間減少和寒流入境,氣溫水溫一天比一天低,魚兒上鉤率下降。此時垂釣與早春有些相似,但魚兒經過夏秋育肥後,已不像剛復蘇時腹空,進食不夠積極,餌料的香甜腥味濃一點,才能更好地聚魚上鉤。6.立冬後,在晴天和溫度偏高的日子裏,釣陽岸2~3米深的水邊,仍有耐低溫的鯽鯉上鉤。

雖然魚兒的繁殖方式和別的動物大有不同,延續後代,發展自己的物種是一切動物的本能,魚兒也不例外。多數淡水魚中的溫水性魚類是冬天孕育,春天產卵。如鯽魚、鯉魚在4~5月份產卵,?魚在5~6月產卵,鯰魚、黑魚在5~7月產卵。產卵中魚兒無心攝食,產卵後腹空,需補充養分,食欲很旺盛。很多魚喜歡在卵和小魚旁邊活動,捕食小動物與別的魚類,很容易釣獲。

為了滿足生長和繁殖的需要,魚兒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覓食。其特點和方式是:1、魚兒覓食的類型有草食性、肉食性、雜食性、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食性多種,2、魚兒喜歡“一日三遷,早晚溜邊”,多數淡水魚清晨和黃昏會遊到岸邊“進早餐”和“進晚餐”,此時正是垂釣的有利時段。3、不同魚種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性居遊在不同的水層覓食,如鯽、鯉常居下層,草、魴常居中層,鰱、?常居上層等。4、魚兒通常用嗅覺探測食物源,用視覺確定具體目標,用觸鬚和味覺器官品嘗食物滋味,然後才決定取捨。

根據上述情況和特點,我們施釣時,用充分考慮魚兒需氧,適溫,繁殖,覓食等情況,選擇有利窩點,投入色味俱佳的餌食,準確地掌握出釣時機,一定收穫多多。
返回列表